電子商務公司網點便捷化開設地鐵自提點
在這方面,京東與蘇寧走在最前。雖然京東已經耗費巨資組建了自有物流團隊,在人員、配備上都覆蓋到位,但依然無法克服人員季節性流動的不足。為此,京東率先與北京地鐵攜手,在沿線一些大型站點開設快件自提服務。該消息自本周公布以來,可謂得到了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的高度聚焦。對身在北京的網購達人來說,幸福之情自不必多言;而在上海、廣州等城市網友的“羨慕嫉妒恨”已經溢于言表。
對于這種新興的自提服務,網友普遍認為是將物流發展推前了一大步,既便捷更惠民;但不少業內人士也持保留態度,認為結合目前國內的具體情況,可能還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。針對存在于行內人士的幾點疑慮,結合筆者的一些觀察與思考,FAQ如下。
1.這種新興的模式是否已經成熟,成本與效益是否能做到兼顧?
這種模式在國外早而有之,譬如在日本,“無印良品”在四五年前就已經提供網上下單、門店自提服務;又以國際連鎖便利店巨頭7-11為例,早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與物流合作開通了店面自提服務,如在我國臺灣地區,7-11擁有高度發達的經營網絡,遍布全臺灣,而且自提服務也受到臺灣民眾的歡迎與肯定。當然基于效率與風險兩點因素考慮,在自提范圍內的貨品體積不能過大,也不能是奢侈品。
2.國美庫巴網CEO王治全:自提一般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期,是否會引起排隊麻煩?
不會。地鐵雖然人流量大,但只要做好提貨調度,合理安排批次,就不會造成大量人流涌入。國內電商專家中國諾網nuo.cn對前景進行了分析,按照京東公開的信息,提貨時支持現金或刷卡付款,其實隨著NFC(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)的發展,在國家已經頒發多個第三方移動支付牌照的背景下,可以樂觀的估計,NFC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就在眼前。到時候就可以實現利用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進行身份識別、貨款支付,進一步提升貨物流轉速率。
3.自提店會是電商從線上經營走到線下實體店的中轉站嗎?
這個可能性非常小。這里面可以有很多否定這個趨向的理由,我們以“利益”與“效率”為重點進行分析;
①不符合利潤最大化原則。
作為永遠不會堵車的交通方式,地鐵已經成為很多上班一族的首選交通工具,各大城市的地鐵站已經成為人流交換最為頻繁的網點。雖然在從商角度而言,有“人流旺地”一說,但這并沒有考慮到兩點。其一,地鐵在地下的空間小,能擺放的貨物非常有限;其二,同時因為地鐵的基建成本大,鋪位租金相當昂貴。以上海地鐵人民廣場站為例,一個大約10平方米的鋪位,每月租金就超過5000,如果算上人員工資和水電,可能一萬塊都不能順利拿下。
②在地鐵里面開設銷售實體店沒有兼顧“效率”的有效性。
民眾之所以選擇地鐵,就因其快速、便利的特點。在地鐵站穿行的人流,僅為一名匆匆的過客,首先他們進來的目的并非是購物;其次,即使真有購物的需要,也僅為一些零碎的便利品,因為購買此類商品不需要過多思量。譬如在地鐵通行之初,出現過一些連鎖書店進駐經營,但卻因客源寥寥以撤場為終點。
③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。
電子商務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借助發達的互聯網進行貨品信息交流,省去了實體店租金、物管等費用。目前只看到從實體店走向電子商務的經營實例,如光合作用書房。
對于其他的一些瑣碎的疑問暫時無暇整理,僅以上面的常見問題拋磚引玉,面對著這種更貼近大眾的快遞方式,希望大家能進行更多有益的討論。既能為快遞行業出謀劃策,也能讓網購體驗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