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研究機構Pew的一份調查顯示,相較于非互聯網用戶,更多的互聯網用戶傾向于屬于某一社交團體和組織,似乎指的正是Facebook和Twitter用戶。
從來就沒有實踐或理論證明,在網絡中社交比較活躍的人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也是社交活躍的。但這項新的研究數據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觀點。
皮尤研究中心日前一份有關“互聯網和美國生活”的研究表示,80%的互聯網用戶參與了某一群組,而非互聯網用戶中,只有56%的人屬于群組成員。
該研究中心于2010年11月23號至12月21日期間,對美國2303名成年人進行了電話訪談。那些活躍在群組中的互聯網用戶,有46%的人表示,互聯網幫助他們在更多的團體中表現積極。而四分之一的群組活躍分子表示,他們加入的群組有些是在網上發現的。此外,82%的社交媒體用戶,包括使用Facebook或其它社交平臺分享信息的用戶,也在群組中表現積極。
“一般情況下,互聯網的使用,特別是社交媒體,已經成為信息分享的潤滑劑,并延伸至各種形式的群體,從精神社區到專業協會,甚至是球迷俱樂部。”皮尤互聯網項目總監,也是該研究的作者之一Lee Rainie表示。
大約62%的成年網民使用社交網站,而有12%正使用現在流行的微博Twitter.大約有48%的群組活躍用戶表示,他們的群組會在某個社交網站上擁有一個頁面,如 Facebook.42%的活躍用戶則表示,他們的群組是通過短信進行交流。
Rainie發現,這些人更有可能在自己的Facebook頁面和Twitter中發布群組的最新情況,比其他人更喜歡邀請新的成員加入自己的群組,也更容易被人邀請加入新的群組。
所有這些信息意味著什么呢?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到Facebook等社交網絡中。用戶的參與度不斷提高,也讓Facebook的全球廣告收入達到了18.6億美元。
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還顯示,2010年社交網絡占廣告總支出的10%.這些事實,以及Facebook在廣告領域的迅速崛起,都讓其它社交媒體購買者渴望在社交廣告上占一席之地。當然,另一社交網絡Twitter也將通過其廣告產品,在2011年利用這一趨勢。
調查還發現,68%的美國非互聯網用戶承認,網絡作為一種媒體,確實有利于促進群組的交流。這也說明,人們對互聯網覆蓋用戶的能力還是有很強烈的認識的。
也許有一天,非互聯網用戶也想要發布一些東西,那他們可能也會轉向互聯網,甚至是如Facebook或Twitter這樣的社交網絡進行交流。如果真是這樣,那對Facebook和Twitter來說,是再理想不過了,因為這些人的損失,也意味著數十億美元廣告收入的損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