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60億美元,這是截至目前谷歌開出的最高收購金額,這個數字是谷歌收購DoubleClick(31億美元)的2倍,是收購YouTobe(16.5億美元)的近4倍。但是團購網站Groupon還是對谷歌說了“不”。
這是今年8月份谷歌收購比價網站Like.com、11月份收購時尚精品搜索網站Boutiques.com后,谷歌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有一個大動作,以致于很多人認為谷歌正在有計劃地在電子商務版圖謀發展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
谷歌之所以對Groupon開出天價,是看中其在美國本土商業市場上不可撼動的領先地位。創立于2008年11月份的Groupon為用戶提供各類本地化的團購交易,在公司成立的第7個月就實現了盈利。目前Groupon的業務覆蓋全球35個國家300個城市和地區,注冊會員達3500萬,全球員工總數超過4000人。公司每月的收入超過5000萬美元,并以30%的速度保持增長,利潤鏈高達50%。雖然Groupon的商業模式容易被模仿,但在美國市場上,Groupon仍然牢牢占據市場第一的位置,市場份額超過業內第二的4倍還要多。
谷歌意欲收購Groupon的更根本原因,是與Groupon在本地商業網絡廣告市場上的重合。因為商家更愿意把Groupon看作一家以團購為手段的互聯網營銷公司,而非電子商務公司。商家不指望在Groupon上的團購活動給自己帶來多高的營業額或利潤,而是通過團購這種手段讓那些有實際的針對性消費需求的消費者,來到自己的實體店里體會消費服務,從而讓這些有過實際消費的用戶在現實中及互聯網上去做宣傳,為商家進行“口碑”營銷。這筆“口碑”營銷的費用則來自于商家的廣告預算——這實際上是搶了谷歌的生意。
另外,Groupon掌握消費者的個人信息、消費記錄、消費習慣、消費趨勢等數據。同時,Groupon更掌握了本地商業市場上的廣告投放和消費者群體等線下資源,并對之有效整合,最終緊緊攥住了廣告費流通的上游和下游,這相當于卡住了谷歌新收入的來源。
谷歌欲收購Groupon,正是看中了其手中海量的、真實的、高可見度的消費者購買意向、消費趨勢、個人信息等數據,以期推出針對本地市場的相應服務,拓展谷歌在本地商業市場上的廣告業務,從而最終實現谷歌網絡廣告業務的巨幅增長。很顯然,谷歌無意拓展電子商務業務,而仍然是立足在發家之本的網絡廣告業務上。如果掌握了全球信息,就能夠更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商家推出廣告服務,也就掌握了全球的商業網絡廣告,這是最簡單的谷歌的商業邏輯